关于进一步推进幼儿托育服务建设实现幼有所育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01-31] 浏览

农工党柯桥区基层委员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就我区而言,2021年出生人口4656人,出生率为0.67%;2022年1-10月出生人口2989人,较2021年同期下降明显,人口增长正在大幅放缓,情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除了因教育、城镇化水平提升造成年轻人晚婚晚育、少生少育等共性原因外,0-3岁幼儿托育照料服务体系建设偏弱,也是阻碍年轻人生育的重要原因。虽然我区于2022年9月及时出台了《关于印发<绍兴市柯桥区高质量推进“浙有善育”民生实事项目指导意见>的通知》(绍柯卫发〔2022〕78 号,以下简称《意见》),但在政策激励、目标设置上仍显保守,亟盼重视解决。

一是幼儿托育机构量少且不均衡。目前我区幼儿托育机构设置稍显滞后,截止2022年11月,我区每千人托位数仅为3.31个,与杭州的余杭区3.81个相比有一定差距。与此同时,婴幼儿托育机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我区共有备案幼儿托育机构55家,其中纯托育机构18家,幼托一体化37家(即幼儿园)。纯托育机构中,主城区占比62.5%,但主城区人口占比仅为30.0%。以平水为例,作为户籍人口10多万人、辐射南部山区三镇的中心镇,全镇仅有一家托管机构,托位数仅为几十个。

二是幼儿托育机构缺乏权威资质引导。目前我区登记备案的纯托育机构全部为民营,良莠不齐。家长群体反映,看得上的托育机构门槛高,门槛低的托育质量又不能使其放心满意。行业主管部门表示,目前我区幼儿托育机构很多存在人员资质不齐、托育模式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等痛点,而部分机构还未在主管部门备案,缺乏监管容易引发各类问题。而托育机构招不到、留不住合适的保教人员更是一大难题,虽然保教人员呈紧缺状态,但保教人员的待遇薪酬普遍低于幼儿教师,也没有相应的专技职称晋升通道,优秀人才很容易流失。

三是幼儿托育机构难以做到普惠共享。数据显示,我区幼儿托育机构平均收费为3300元/月,即39600元/年。与此同时,2021年我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17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8029元。即使以收入较高的城镇居民家庭为例,父母双方仅托育一位幼儿(不包括其他开销)需要支付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5%以上,令广大群众望而却步。能够让群众放得下心、买得起单的普惠性托育机构目前仍显缺失。

为此,建议:

一是坚持普惠优先,加快托育体系建设。多渠道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建设以家庭照护、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幼儿园托班为主,家庭托育点和社区驿站为补充托育服务体系。如通过财政投入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形成一批公立或半公立的幼儿托育机构,鼓励一些收费相对低廉,服务质量达标、管理规范的营利性托育机构“民营转普惠”。如依托各级党组织和工会力量,在有条件的社区、村集体、企事业单位建立起更为广泛的托育阵地,倡导就近托育,提高托育覆盖面。同时,从规划端发力,强化新建居住区配套托育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并在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城市老旧居住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未来社区建设中纳入配建要求。

二是加强人才培育,提升行业服务水准。建议由组织、卫健、教体、人社、妇联等相关部门牵头,一方面,鼓励本地高校、职高、成人学校积极开设幼儿养育专业,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储备,优化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另一方面,建议成立规范化的幼儿托育协会组织,规范育婴师、托育师等从业人员的组织管理,建立动态档案管理机制,实行实时反馈、年度考评等监测机制,提升群众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共建共管态势。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民生实事工程,必须强化部门协同、施策精准、保障有效。针对部分营利性托育机构尚未备案的现状,卫健、公安、消防、市场监督等部门要共同监管,及时公布托育机构白名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适时引导公立医院在幼儿托育机构开设常态化巡查治疗门诊点,定期为托育机构幼儿开展健康检查与医护服务,减少幼儿流感等常发疾病的发生。可探索公立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增设托班,也可通过管理人员或教师交流挂职、上挂下派等方式,提升托育机构管理能力与养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