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针灸标准化工作推进严重滞后不利于中医文化弘扬
发布日期:[2022-05-06] 浏览

针灸以其简、便、廉、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防治,但在较长的历史时期里针灸更倾向于个人经验,标准的缺乏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与传播。近年来,国家对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2021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描绘了新时期标准化事业发展的蓝图。我国针灸的标准化工作道路已奠定,方向已探明,只要坚持不懈,定可为针灸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然而据基层反映,目前针灸标准化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其稳步推进,不利于中医文化弘扬,亟待关注。

一是重要标准缺失或滞后。针灸相关标准的制定修订通则与器具标准仍存在缺失或滞后,一般而言,对标准制修订起指导作用的通则应率先完成,提炼共性问题、统一方法与程序,才能使具体标准在制定修订时有据可依。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部分针灸系列标准在制定时没有通则可供参考,或通则发布滞后于具体标准。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市场监管局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管理科科长王樱表示,现有通则仅针对系列标准的编写,缺乏修订程序与要求,针灸器具方面,国内仅有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6项,而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实践指南等技术标准共有80余项,数量相差较大,玻璃拔罐具、皮肤针、穴位埋线针、火针、鍉针、刮痧器、针刀等器具暂无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

二是已发布的标准间存在冲突。对于艾灸、拔罐、针刺、穴位敷贴、刮痧等常用疗法,国内已从不同角度制定了多项标准,但标准间的和谐性仍待加强。以艾灸为例,现有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3项,在术语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方面均以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部分:艾灸》为基础,《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 第3部分:小儿针灸疗法》针对小儿适当调整参数并去掉了化脓灸等操作,《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艾灸》增加了治未病推荐方案,《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艾灸》增加了优势病种和治疗方案,《针灸养生保健服务规范 艾灸》对艾灸疗法用于养生保健进行规范,亦增加了调理推荐方案。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市场监管局质量与标准化科科长寿叶表示,经分析发现,各标准间内容重叠严重且应用边界模糊,治疗时间与频次、操作参数等也存在差异,虽然各个标准的适用情况不同,扩充了标准量,却造成了标准内容的重叠甚至冲突,让使用者难以选择,也造成了标准研制资源的浪费。

三是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标准制定、实施、反馈、修订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目前这一机制还存在问题。我国针灸标准制定周期过长、程序繁冗,许多标准积压多年得不到发布。实施方面,一些针灸标准发布后却很难检索到相关内容,对标准的解读与培训更是少之又少,发布多年却不为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所熟知。浙江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主任中医师傅宏伟表示,很多标准发布后缺乏适用性评价与反馈,未及时修订,老化严重,已不能满足当前业界需求,如行业标准《皮内针》的修订时隔27年之久,《三棱针》的修订时隔25年,而部分国家标准已10余年未进行修订。浙江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高鹤梁表示,中医诊疗重在辨证论治,标准化则追求统一协调,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差异使得包括针灸在内的整个中医行业标准化意识较为薄弱,受此影响,我国针灸标准化人才缺口大,多为普通针灸医生兼职,接受标准化培训不够系统、仅擅长标准制定过程中的部分工作,人才储备不能适应标准化发展需求。

为此建议:

一是完善针灸标准体系。一方面,以问题与需求为导向补充缺失标准:针对通则,应强化通则优先制定意识,补充标准修订通则,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以保障其科学性与指导作用;针对器具标准,玻璃拔罐具、埋线针、刮痧器等已有ISO标准,可根据国情进行采标,其余多有企业标准,领军企业可联合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将现有标准发展为团体、行业甚至国家标准;同时,对我国针灸标准进行充分的需求调研,发现及补充需进一步制定的标准。另一方面,为增强标准间和谐性,需要优化顶层设计:上文提及的5个国内艾灸标准,分别归属 SAC/ TC475、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针标委、中华中医药学会4个归口,各组织均着眼于内部且缺乏沟通,容易忽略针灸标准体系的整体建设。建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管协调,建立必要的统筹机制;明确各组织机构分工,对标准谨慎立项;对于已发布标准,应明确其使用范围,引导使用者做出恰当选择,对标准间冲突内容有效协商,在修订时进行调整。

二是加强针灸标准支撑体系建设,提升标准化意识,培育“四懂”人才。处理好标准化与个体化间的关系:标准制定时要做到“多维证据合一”,从无数个体诊疗信息中寻找共性;标准运用时遵循“大经大法”而不忘发挥个性,通过个体诊疗的开展对标准进一步完善。人才是针灸学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针灸标准化建 设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建议将标准化纳入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专业与标准化教育融合。针灸标准化需要复合型“四懂”人才,即懂针灸、懂标准化知识、懂国际合作交流规则、懂外语和古汉语。为培养针灸标准化人才,为针灸事业发展引智赋能,应构建涵盖通识教育课程、专业硕博培养、基地实战培训、高级研修提升在内的多维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以项目促进人才成长、多措并举的培养机制;建立针灸标准化人才智库,合理评价人员的能力与业绩,提高其待遇与地位。

三是建设标准化研究机构,夯实发展基础。目前,我国中医针灸标准化研究机构不足,不能适应标准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应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性、专业性标准化研究机构,以高校与科研机构为依托,有组织、有计划、多层次、有梯度地扩大针灸标准化研究机构的数量与规模。国家层面的针灸标准化研究机构应进行顶层布局,制定战略规划,提供工作方针;在此基础上,下属研究机构开展理论与方法学研究,研制符合学科特点的标准制定修订范式;各地方针灸标准化研究机构整合当地资源,因地制宜为当地针灸标准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联络协调当地有关机构参与针灸标准研制,组织标准宣贯,落实相关政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