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柯桥街道工作委员会
近年来,我区深入开展了城区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实现了老住宅小区人居环境美化优化、房屋修缮安全美观、管理维护规范有效的宜居目标,但背街小巷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环境“脏”、秩序“乱”、设施“差”、品位“低”等问题,亟需解决。
一、工作现状
以柯桥街道为例,该街道共有27个社区、163个住宅小区,22条新命名的无名巷,其中7条背街小巷存在断头路。目前,街道内的背街小巷问题可以归成三类情况:一是机动车停放管理困难,现有停车位无法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市民、商户停车难,车辆占用人行便道的现象较为突出。二是私自改造齐街房屋后经营的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开放或半开放小区内,部分房屋地理位置优越,业主因利益趋使,私自破窗开门,背街经营,既影响了市容市貌,又引发了邻里纠纷。三是各种线路安装无序,走向混乱,越聚越多,形态各异的“空降线”、“蜘蛛网”随处可见。据统计,过去一年,网、电、信投诉中,涉及背街小巷整改、管理等投诉问题的占了近40%。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规定要求不够细。虽然《绍兴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但该规定是为了加强绍兴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清洁、优美的城市工作、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制定的。2019年以来,柯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依据该《规定》,办理案件78件,处罚金23300元,主要涉及店外经营、建筑垃圾堆放、广告招牌设置等问题。由于《规定》的部分条款没有明确责任单位,导致执法管理存在盲区。
(二)执法管理不够严。背街小巷因地处次干路段或区域,管理力度相对不足,市容秩序在重点迎检工作前后反差较大,管理对象对城市管理心存侥幸,而市民对管理标准了解不够清楚,导致扰乱市容秩序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市民意识不够高。城市管理的宣传不够有力,市民的参与度、知晓率低。虽然市民权利意识强,但是义务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一是以自我为中心,曲解并违反城市管理相关规定,时常阻碍执法部门执法。二是因违规成本低,违规认知不清,停留在“猫追老鼠”式的表层劝导,管理效果不够理想。
二、建议意见
(一)注重规划引领。优化城区街巷管理整治制度,完善整治政策,明确整治量化评判标准,细化各部门的职责和考核、罢免机制议事规则,加快形成街道牵头、基层站所联动、居民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区有关部门要下移整治重心,前移整治关口,并在执法力量上对街道给予支持,保障事权统一,确保执法人员执法安全。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切实增强执法公信力。
(二)强化执法检查。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违建底数,并采用“定点标号、任务包干”的方式进行交办,拆除“跻身”在背街小巷的堆放物、建筑物,还原街巷通行空间,消除卫生死角。按照“规范、有序、安全、美观”的原则,由部门牵头,组织管线单位梳理整治小区内的空中搭挂飞线,推进主干道路管线入地改造,让空中线缆“落地藏身”,彻底改变线路纵横交错的现状,实现小区视角空间的整洁有序。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常态化整治背街小巷中的无序停车、私拉乱架、占道经营、乱堆物料、乱涂乱贴等问题。
(三)形成工作合力。从满足群众需求出发,积极做好拆后利用工作,例如合理规划小区内电瓶车充电桩,消除车辆乱停行为与安全隐患。同时,提前规划、合理设置相关基础配套设施,规划非机动车停车框、人行道宽度以及侧石高度,有效引导车主规范停车。将背街小巷经营户、市场管理方和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相关职能部门纳入“管”的主体,通过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建立物业管理黑名单制度、强化职能部门督查考核等方式,提高管理成效。结合我区在职党员“两地报道、双岗服务”活动,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居民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