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我区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1-08-31] 浏览

           民盟柯桥区基层委员会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是“服务业兴区”的重要载体,将对进一步转变消费方式、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助力乡村振兴起到积极作用。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通过“五星3A”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景区镇(街)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乡村道路、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显著改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乡村旅游资源进一步激活。柯桥美丽乡村的田园风光、生态景观、乡土文化串成了一片景,有山阴兰桂、钱杨印象、会稽诗路、鉴湖渔歌、水乡记忆5条乡村景观带,有酒源叶家堰、富贵香林、花满棠棣等89个景区村,有雪窦岭步道、陶隐岭古道、日铸岭古道等70余条游步道,有若耶山居、刻石山雅居等60余家山间民宿,有虞舜文化节、兰文化节、香雪梅海梅花节等众多特色节会,还有养生平水、醉梅王坛、花香漓渚等乡村旅游品牌已声名鹊起。

二、存在问题

(一)开发水平较低。乡村旅游各类业态经营主体以农村散户为主,资金来源单一,建设档次较低,服务人员以本地农户为主,技能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经营理念雷同化倾向严重,创新意识不足,重眼前利益,轻环境效益、品牌效益,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品位一般,质量不高,存在“有产品、缺精品”现象,无法满足高层次、个性化旅游需求,难以吸引二次消费、重复消费。

(二)发展规模较小。重量级、品牌化、特色化乡村旅游项目较少,辐射带动作用较弱。重建设轻规划,各镇(街)、商户各自开发管理,各自培育品牌,缺少系统化、企业化发展模式,没有形成集聚规模效益,旅游产品不成体系,降低了接待的承载力和对游客的吸引力,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三)综合利用较散。因地域限制,我区大部分山水自然资源散落在偏远山区,景点集聚、人气集聚存在难度。一些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带有明显的商业性,与本地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结合较少,缺乏内涵、底蕴。我区乡村旅游行业缺乏统一引导、统一营销,有影响力的行业组织较少,小打小闹、各自为政,良好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整体推介。

三、建议意见

(一)加大招商力度。区政府要抓住“融杭接沪连甬”、“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有利契机,搭建统一的营销推介平台,打包我区特色资源、优质资源,到上海、杭州、南京等目标城市,举办乡村旅游资源专场推介会,吸引优质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为我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各镇(街)要立足资源优势,深挖潜力,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和示范村,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动能。

(二)拓展运行维度。构建“协会+商户”发展模式,成立区域层面乡村旅游行业协会、民宿协会,引导商户抱团经营、集约发展,提高服务品质,增加规模效应,扩大行业影响。探索“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建立新型利益驱动机制,引进专业化公司,整合闲置农房、自然人文资源等各种要素,统一开发、包装、营销,并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产销“一条龙”,以规模化、高端化、品质化、特色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吸引特定客户群,可推广夏履镇双叶村的“支部+农户”模式,该村按照“集体搭台、农户参与、资本唱戏”原则,打造规模化、标准化民宿群,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分客、统一结算,最终实现村民、村集体、运营方三方共赢。

(三)延伸开发深度。突出标准化和特色化同步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编制全区乡村旅游整体发展规划,制定统一规范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彰显特色,分层服务,推进错位竞争、差异发展。建立乡村旅游文化传承、保护和利用有效机制,开发多种形式的游客互动文化活动,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和风俗特色,如:兰亭的书法文化、阳明文化,安昌的师爷文化、酱文化,王坛的虞舜文化,漓渚的兰文化等,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讲好“柯桥故事”,并设计出一系列符合市场口味的文创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附加值。加深旅游与工业、农业、林业、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亲子游、民俗游、研学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努力满足市场需求。

(四)增强宣传广度。利用好乡村旅游系列品牌节会活动,将体验性、观光性和教育性、文化性有机结合,打造乡村旅游IP。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宣传推介,聚集人气,提升名气。结合当地民俗,开发独特的主题体验产品,更好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切实增强游客体验丰富程度,以“好评率”和“热搜度”抢占旅游市场。通过邀请当红明星和综艺节目拍摄等方式,将我区山水风光、人文景观融入节目,加快发展“粉丝经济”和“流量经济”。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