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提升城镇水患防御能力议案决议实施情况并要求结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0-05-07] 浏览

 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绍兴市柯桥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徐光炎等32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全面提升城镇水患防御能力的议案》。根据这一议案,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全面提升城镇水患防御能力议案的决议》,这也是我区(原绍兴县)设立人大常委会以来首个就代表议案作出的决议。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实施议案决议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结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和市委、市政府“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决策部署,精心谋划狠抓落实,联动推进各项系统工程,圆满完成了议案决议的各项任务,有效提升了城镇水患防御能力下面,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议案决议的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成效

五年来,区政府认真执行议案决议,将全面提升城镇水患防御能力与“五水共治”工作有机结合、综合施策。截至2019年10月,累计完成投资324.3亿元,完成建设项目317个,联动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各项系统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分别于2015年、2016年和2018年荣获全省治水工作最高荣誉“大禹鼎”。

1.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全面打赢V类和V类水剿灭战役,全区318个劣V类和V类水全部剿灭,特别是母亲河鉴湖江,三个省控监测断面均达到Ⅱ类水标准;全区28个市考核断面水质监测点,功能区达标率100%;1181个地表水监测点,Ⅰ—Ⅲ类水质断面达到981个,占比83.1%,较2015年提高了40.8个百分点。137条垃圾河、82条“黑臭河”完成整治,若耶溪、瓜渚湖、浙东古运河成功创建“美丽河湖”。

2.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90座山塘、8座水库除险加固,临钱塘江、曹娥江标准海塘提档加固;南运河、马山闸西江、鉴湖(西段)主干河道综合整治;防洪排涝河道整治一期工程,小舜江南北溪工程、若耶溪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行洪排涝骨干工程全面完成,使得城区防洪能力达到百年一遇,山区水库达到三十年一遇,山塘达到十年一遇,集镇小流域达到二十年一遇,村庄十年一遇。深入推进城市积水点改造和排水管网修建,完成城区道路内涝积水点综合整治工程,新建及提标改造雨水管网199公里;清淤排水管网1152公里,新增应急设备能力0.8万立方米/小时,基本实现“中雨不积水、大雨少积水、暴雨短积水”。

3.产业结构倒逼力度明显加大。分行业治理重点污染,全面完成248家印染、化工、造纸、制革企业整治验收,2016年更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实施“亮剑行动”,64家印染企业停产整治;大力推进“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停产整治工业小区103个,“低小散”企业2378家;全力推进印染企业集聚升级,成功创建浙江先进印染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打造蓝印时尚小镇,努力实现“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的产业发展目标。

4.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治水根本,大力推进“全民治水、共治共享”,狠抓区、镇、村三级“河长”履职。2018年我区“五水共治”工作群众满意度为85.36%,比2015年提高16.42个百分点。

二、主要措施

(一)凝心聚力,治水机制联动高效

1.建立指挥作战系统。为切实抓好议案决议的实施,结合“五水共治”具体工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五个专项工作推进小组,抽调16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并进一步明确由区政府牵头,区府办、区治水办具体负责,区经信局、区环保局、区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综合执法局、区水务集团等单位各司其职,推进议案决议办理。

2.细化明确工作任务。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城镇水患防御能力议案决议的实施方案》(绍柯政[2014]36号),制定了提升城镇水患防御能力暨“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具体明确了决议办理的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具体要求和责任单位,并建立了区级河长每季度治水联席会议制度、镇街主要领导每月治水研判制度、建设项目和重点工作定期通报制度等,力争“一年破难题、两年出形象、三年建长效”

3.深化完善“河长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由34位区级领导、824名镇干部和829名村干部担任区、镇、村三级“河长”,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启动河长APP信息管理系统,严格执行区级河长半月一巡查、镇级河长一周一巡查,村级河长一周两巡查制度;在全区18条重点河道(湖)的191处点位安装了视频监控探头,形成了一张绍兴市最大的“水上天网”,确保水环境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二、紧盯重点,“五水”项目攻坚克难

1.治污水。一是深化重点行业整治。全面完成248家印染、化工、造纸、制革企业整治验收,大力推进印染企业集聚升级工程,一、二期40只项目已全面建成投产,三期17只项目已有16只建成投产;完成污水分质提标和印染废水集中预处理,新建20万吨/日工业污水处理工程和深度处理工程大力推进“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停产整治工业小区103个,“低小散”企业2378家;深化27个工业园区的污染专项整治,做到雨污分流、纳管排放。二是加强生活污水治理。编制城乡生活污水三年治理计划,累计投入资金18.57亿元,完成317个村居生活污水治理,33个城区老小区污水系统改造,完成4000吨/日王坛污水厂和24.5公里管线建设,完成城区污水分质收集系统工程。三是推进农业污染治理。全面开展畜禽养殖场的整治工作,累计关停养殖场929家,完成21家养殖场的深度生态治理;大力推进美丽牧场建设,创建省级美丽牧场11家、市级美丽牧场2家;积极推广实施水稻、蔬菜化肥、农药减量控污,推广测土配方和统防统治技术,发展绿色健康农业,减少面源污染。

2.防洪水。是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座、山塘整治90座、小型水库观测设施建设31座;完成临钱塘江、曹娥江23.79公里标准海塘提档加固,提高北部重要工业区防御风暴潮的能力。二是平原河道整治疏浚。重点推进列入市绍虞平原“十纵七横”主干河道整治工程,完成南运河、马山闸西江、鉴湖(西段)综合整治;完成小舜江南北溪工程和若耶溪一期工程,提高重点小流域防洪标准;继续实施防洪排涝河道整治一期工程,完成姚家埠闸至长虹闸段、西小江至白马山段、白马山至瓜渚湖直江段、壶瓶山至马鞍横湖陆段共计34.4公里河道治理。三是非工程措施加大建设。完成1个区级、16个镇级、385个村级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和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完成稽东镇山洪灾害群测群防示范镇建设。

3.排涝水。一是加强城市排涝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万元,完成城区道路内涝积水点综合整治工程。新建雨水管网109公里、提标改造雨水管网90公里;全面启动45个老小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项目;清淤排水管网1152公里,新增应急设备能力0.8万立方米/小时。二是加快河道连通疏浚工程。完成瓜渚湖直江柯北段、滨海大河安昌段、三江大河城区段拓浚、梅墅直江连通疏浚等13项工程,进一步打通断头河。三是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12个项目区建设,涉及15个镇街142个村219条河道,共完成河道治理233公里。是强化扩排加固工程。完成曹娥江沿线东江闸、迎阳闸加固工程,确保排涝顺畅。

4.保供水。一是饮用水提升改造工程。投3.1亿元完成稽东、王坛供水扩面、农村小舜江供水改造、城区老旧高层小区二次供水改造等多项工程,惠及2.4万余户居民;实施39个山区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受益群众2.3万人;投资1800万元完成稽东自来水厂技术改造;投资3.14亿元新建平水江水厂;投资2.3亿新建滨海第二水厂一期工程。二是保护饮用水源。推进小舜江源头、汤浦水库、鉴湖流域等重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饮用水源水质断面监测,强化环境违法监管,拆除或关停汤浦水库周边62家工业企业,取缔平水江水库周边轧砂企业6家,行政处罚企业22家次,处罚金额129.86万元,关闭小微排污企业149家。

5.抓节水。一是推广节水技术应用。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全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4223亩;实施工业节水工程, 65家企业810台定型机实施中压蒸汽定型后冷凝水回用,52家印染企业投入节水型设备921台,127家企业完成节水计量仪表安装。二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建成屋顶集雨等雨水收集系统 329处,改造节水器具1.88万套,改造“一户一表”2.58万户;完成各类城市节水目标,其中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减低至8.45%,污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4%,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为6.3%,2015年顺利通过省级终期验收。三是加大节水宣传力度。组织开展“节约一滴水、成就美一片”、“我是节水王”等系列宣传活动,制作节水主题微视频《浙里人·这滴水》,宣讲《绍兴市水资源保护条例》,呼吁全社会保护水环境,增强水忧患意识。

(三)加强创新,科学治水开创新篇

1.创新实施清淤固化一体化。率先在全省引进、建设淤泥固化处理中心,目前已建成4处,年固化处理淤泥能力330万方。目前已累计固化泥饼近237万方,成功解决了全区854条河道、49平方公里水域的淤泥出路问题,破解了传统清淤方式产生的河道淤泥堆放难、处置难等问题,切实避免了二次污染

2.率先开创环境监管新模式。积极探索“环保管理平台”,率先开创“一证式”环境监管新模式目前,全区已初步建成155套刷卡排污、1886台排气、107家排泥全天候“水、气、泥”数字监控平台。此举,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环保部、省政府领导多次前来调研,并在全省得到推广。 

3.全省领先生活污水运维。按照“三定四化”(定人、定责、定标准,制度化、智能化、精细化、实效化)的要求,实现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一体化管理。截至目前,全区应移交的266个村居中,258个村居已完成验收,其中全移交村居242个,移交运维处理设施595个,力争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年先”的生活污水运维“柯桥模式”。

4.省试点入河排污(水)口标识。在全区推广入河排污(水)口标识工作,对排查出的入河排污(水)口分别采取封堵、规范、整治等措施,确保清理到位、整改到位。全区共摸排排污(水)口1.52万个,其中挂牌标识1.28万个、集中整治706个,得到了省市治水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改善水质水环境。水质提升工作始终是“五水共治”工作的总牵引和硬任务,重点提升区控及以上断面、市级河长制断面和乡镇重点断面水质。严防劣V类水反弹,推进V类水点位削减,在巩固原有成果基础上,使全区水质得到实质性提升。

2. 进一步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加快推进河道整治、海塘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山塘水库综合整治,加强防汛调度和水雨情监测,提升灾害防御整体水平;继续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项目,实施面上小流域治理、小水电清理整改,推进民生水利

3. 进一步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通过全面推进截污纳管,建立完善长效运维机制,基本实现全区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争取在2020年前实现全区“污水零直排”。

4.进一步加快“美丽河湖”建设。积极建设“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亲水型水乡城市,加快“美丽河湖”创建,在已创建“美丽河湖”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辐射,争取在全区范围内创建更多更美的河道,力争打造全省“美丽河湖”样板。

5.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以《浙江省河长制规定》、《绍兴市河长制工作规范》、《绍兴市湖长制工作规范》为准则,通过宣传、培训、督查、考核等方式,规范河湖长履职,推动河湖长制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转变。

鉴于五年来治水工作的实际成效,对照议案决议提出的要求,区政府认为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代表议案中反映的愿望已基本实现,特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对该议案予以结案。今后,区政府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水平推进“五水共治”的指示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标准,久久为功抓落实、合心聚力上台阶,巩固已有成果,解决短板问题,努力为全区人民打造更好的水环境。

                                    2019年11月27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