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7-06-20] 浏览

绍兴市柯桥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何其洪

2017421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

首先,我代表区教体局向区人大和各位主任长期以来对教育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专题听取我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工作情况报告,这是对我们教体工作的鞭策和鼓励,更是对我区社会教育培训工作的推动。下面,我就全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柯桥城市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提速,用人单位、社会群众对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视,特别是中小学生对课外辅导以及兴趣特长培训的旺盛需求,使得我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按主管部门、培训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主要分为二大类:一类是非学历青少年语言学科、体育艺术以及成人函授学历提升培训,由教育体育部门主管;另一类是成人技能类培训,由人力社会保障部门主管。

目前,全区共有具备办学许可资质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115家,其中艺术体育类52家、学科辅导类63家,而柯桥主城区范围内有68家,占总数的60%。我区的培训特色品牌日益彰显,如泰弗尔的商务英语培训,泉能教育、依米书院的学科小班培训,巴音艺术学校的钢琴培训,艺萌艺术学校的舞蹈培训等。这些依法登记、规范办学的培训机构,较大程度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体提升个人素质、增进知识技能的迫切需求,是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的必要补充,更在提升柯桥城市文化品位、建设学习型城市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的社会教育培训市场还面临良莠不齐的突出问题。据摸排,我区现有无办学许可资质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205家,还不包括无法实地查证的、藏匿于各小区、写字楼内的个人培训班、托管班。这些培训机构主要是因为师资、场地以及消防安全等办学条件不达标,未能取得办学许可,存在严重的安全管理隐患。

二、主要做法

区教体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社会培训机构的全程监管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严把资质关、安全关、质量关,努力确保各类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安全稳定。

(一)规范管理合法培训机构

一是完善制度、适度引导。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等规定,修订出台全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准入门槛、规范审批流程,在公共服务中心设立教体窗口,常年接受培训机构审批申请。对条件成熟的机构,通过加强整改指导,引导进行合法合规办学,将其纳入日常监管范围。2016年,教体局审批同意设立培训机构27家。

二是部门联动、属地管理。2015年,区教体局牵头建立了全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消防、公安、卫生、物价、民政等积极参与执法管理,形成了工作合力。同时,按区域划分23个网格,落实镇(街道)教育总支书记网格长责任,组织学校领导、党员及教师2300余人,对各区域内培训机构开展每周一次的“一对一”日常管理。

三是注重考核、强化自律。建立日常巡查、限期整改、年检年审、资质公示等管理制度。2016年,发放各类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75张,要求限期整改落实到位;认定年检不合格机构7家,并收回办学许可证;制订全区年检优秀单位评比条例,18家机构获得优秀称号。此外,每年对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5次以上的专题培训,组织签订“行业自律公约”,努力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二)严厉打击非法培训机构

一是及时排查曝光。定期向社会收集曝光全区非法培训机构信息。每年开学初,要求各中小学校,利用散发告家长书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明确提醒广大学生家长,远离非法培训,选择正规培训,理性看待培训。同时,发布《关于要求整治辖区内各类非法培训机构的函》,向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开发委)通报前期摸排情况。

二是组织联动整治根据属地原则,实行教育总支牵头对辖区内各类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体检”,重点对非法培训机构进行摸排。每月由局职成教科进行信息收集情况通报。积极进行常态化推进部门联合整治,教体局联动各镇(街道)开展非法培训机构专项大整治行动。去年G20峰会期间,特别是815——910日期间,由区教体局班子成员带领机关干部、学校领导、党员教师组成检查组,开展日夜实地巡查,对全区205家非法培训机构实行全部关停,对12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进行清场处置。

三是强化舆论宣传。有效利用报刊、网络、电台、电视等媒体,积极开展舆论宣传,引导公众正确判断。特别是在绍兴晚报、柯桥日报、区电视台《话题》、区广播电台“亚红热线”等媒体栏目进行大篇幅、引导性的专题宣传,在柯桥区教育体育网、“柯桥教体”微信号等进行定期公示,对引导广大家长理性选择培训机构起到了积极的正面作用。

(三)多方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一是开设空中课堂。依托近年来大力度的信息化校园建设,从去年暑期起,区教体局组织区内外40余名优秀骨干教师、学科竞赛教练“网络开讲”,上线近百节优质“空中课堂”课程,全区所有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在家实时收看、回放点播,在全省开创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共享区域名师资源的先河。

二是推送免费“微课”。以实验中学、轻纺城小学为代表的我区各学校通过校讯通、微信群等载体,发布名优教师的“微课”,以视频或音频方式,及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为学生提供免费、实时、有针对性的课业指导。目前,全区学校教师累计发布解疑释惑“微课”近千节,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好评。

三是推进走班选课。20151月起,我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区域性分层走班教学改革。针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在课堂上努力满足每位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去年,我区课程改革工作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了推广。

我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受到了上级相关部门的关注,20158月,省教育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调研组专题到我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随后,余杭、德清、富阳等多地的考察组也来我区学习取经。

三、主要问题

非法培训机构主要存在消防、交通、食宿、财务等四大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相关纠纷,广大家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整治非法培训机构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法律法规缺失。2016年国家新修订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学校加大了支持力度。但是,培训机构作为一个新兴管理领域,国家对其监管还处实践探索阶段,绝大多数省市(区)尚未出台相关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细则,特别是对非法培训机构的监管,更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法规文件指导。2011年,原县政府出台了《绍兴县整治社会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各部门在非法培训机构整治工作中的职责与要求,但限于部门职能和担当,整治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二是审批权限不明。目前,除经教体、人力社保等部门审批设立培训机构外,社会上还有一批培训机构以教育咨询公司的名义进行登记注册,看上去工商、税务等各类证照齐全,但实际上没有通过消防、教学等资格审验,并不具备实际办学资质。不少家长、学生只关注培训机构的价格、便利、效果,但不关心机构的办学资质,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相关权益往往受到损害。近年来,区内外一些没有纳入部门监管的机构“跑路”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知识在经济社会中重要作用更加明显,以及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自主选课、体艺教育更高要求,各类社会教育培训,特别是学科培训、技能培训的需求日益“刚性”。据公开报道,每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培训产业规模都达到千亿级。此外,家长对培训喜欢盲目跟风,或者缺少信息渠道,也是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增长迅猛的重要原因。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优化顶层设计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教体、人力社保、市场监督、民政、交通、公安、消防、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参加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对非法培训机构联合整治的工作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完善实施办法。认真研究学习《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订柯桥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新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举办条件,厘清部门职责等,确保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监管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三是加强调查研究。从学校内外同时入手,开展针对社会培训机构办学情况的专题调研,全面了解社会培训机构办学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建立有关社会培训机构的协同监管、资质审核和过程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和举措提供依据

(二)开展专项整治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牵头成立整顿净化培训机构的相应工作小组,建议由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公安、消防、卫计、交通、教体等部门建立起跨部门统筹协调、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部门联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工作协同、注重精准施策,举全社会之力,着力形成区、镇(街道)、社区、学校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治理体系,依法依规整顿净化教育培训市场。三是坚决净化市场。去年12月,省政府已明确将此项执法权限列入第二批权力事项移交清单,正式归口到城市综合执法部门。建议我区及时根据上级要求,将行政执法权移交到综合执法局,教体局将全力做好日常巡查、资格认定、信息报送等工作,以进一步加大综合执法力度。

(三)综合治理源头

一是开办公益培训。联合妇联、关工委、团委、文广等相关部门,定期开办公益类培训,有条件的镇(街道)可举办公益类的“四点半”托管学校和假日学校,组织优秀师资进行专门辅导和讲座,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同时,要进一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空中课堂”“微课”等教育资源共享力度,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家接受网络辅导。二是深化减负工作。我局将继续推进“轻负优质”、“体艺柯桥”、“鉴湖之春”三项教育品牌建设,严格落实各级教育部门“减负”要求,严格作业量、在校时间和课程安排,推进学校选择性课程和分层走班教学,形成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长效机制。三是转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委会、宣传教育、公益讲座等手段方式,教育引导家长正确、理性看待学生培训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合理定位、理性选择培训机构的良好氛围,切实有效减轻学生家长的各项成本负担。

主任、各位副主任,监管好、服务好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将继续集聚力量、创新举措,确保各类培训机构运行更加规范、服务更加高效,为建设“三个柯桥”贡献应有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