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执行《科技进步法》,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省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八倍增,两提高”目标任务,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打造时尚创意产业,区域整体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连续九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2013年被评为首批“浙江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区)”,科技事业发展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继续走在前列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注重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1.着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区委、区政府每年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先后制订出台《中共绍兴县委关于加快创新驱动推进强县建设的决定》、《中共绍兴市柯桥区委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推进转型升级的决定》等政策;大力实施“重创新,促转型”科技领航“五大工程”;积极开展《科技进步法》、《专利法》等科技法律法规培训宣传和科技对接等活动;依法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保护,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2.努力优化政策机制导向。不断完善科技攻关、产学研合作、专利申报、科技奖评选等实施办法,每年在区经济政策中安排重大专项资金,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突出目标考核,通过“岗位目标责任制”、“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双考核,把“八倍增、两提高”等重要科技指标落到基层,积极开展科技强镇(街道、开发区)评选活动,科技工作争先创优局面良好。
3.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财政投入逐年增加,2014年度全区财政科技经费支出39645万元,同比增长8.0%,占区财政支出的5.6%;区本级财政科技经费支出28475万元,同比增长10.9%,占区本级财政支出的6.0%。企业投入主体地位日益突出,2014年度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43.87亿元,同比增长7.9%,占规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1.3%,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24.94亿元,同比增长17%。
(二)注重探索创新,科技改革措施不断完善
1.探索科技型企业孵育新模式。为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梯队企业,我区扎实开展科技成长型企业培育行动,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扶持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实施办法》、《柯桥区加快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培育三年计划(2015-2017)》等。按照“企业目标承诺,政府专项扶持”原则,通过“个性化定发展目标、协商式定扶持政策”的创新方式,不断加大培育力度,选定了112家重点培育企业,并先行对11家企业进行“对等性、个性化、协议式”培育试点,努力开创全区企业“百花齐放、千军万马”的创业创新局面。
2.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新模式。设立柯桥区锦聚科技人才创业创新投资基金,总规模5亿元,首期1亿元,首次募资5000万元。制定相应办法,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原则,按照财政资金引导投资,吸引风险资本和社会资金的模式积极推动科技基金设立。目前已确定了基金运营合作机构,明确天使期、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人才型创业创新等中小型项目为重点投向对象,锁定了互联网+、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我区转型升级的重点投向产业领域。
3.探索公众创业创新新机制。围绕我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主题,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政府悬赏式、竞争性科技攻关公开招标办法,积极鼓励广大企业参与共性技术难题攻关,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完善激励机制,出台《柯桥区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券”推广应用,组织创新培训活动,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券41.3万元,努力填补以往科技政策对初创型小微企业和 创业个人的扶持盲点,积极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局面。
(三)注重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1.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支撑作用明显。一是大院名校平台技术支撑作用显著。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每年派出专家100人次以上,累计开展节能减排、自动化改造、信息管理等企业技术合作服务项目300多项。二是纺织创新公共平台服务支撑作用显著。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检验检测、中试小试、样品速成等服务链条健全,新成立“中欧纺织创意中心”、“绍兴纺织产业台湾专家辅导中心”,近三年服务企业2万余家、服务次数5万余人次,年平均技术服务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三是绿色印染技术公共平台成果应用作用显著。领衔实施纺织印染提质减排技术和数控信息化装备成果推广等一批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广节能减排印染技术4项,建成绿色印染技术生产示范线10条。
2.加快科技孵化平台建设,创新示范作用明显。以创建国家级孵化器为目标,着力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潜心培育科技型企业、孵化新兴产业,科技园建设发展成效显现。一是园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二期的开发建成,科技园总用地面积75亩,总建成面积11.7万平方米,研发大楼、实验楼、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完善,达到了国家级科技园建设标准。二是科技招商成效显著。IBM智慧城市(水资源管理)未来科技馆项目完成落户签约。科技园累计引进、孵化科技项目72只,成功培育瑞群智能、环思信息、建科减震等一批优秀科技型企业,在孵企业呈现产业好、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的良好态势,已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孵化器。三是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34人,注册31人(其中国千5人,省千3人,市330人才23人),已被认定为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
3.探索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作用明显。以创建首批省级科技大市场试点为契机,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综合集成、共建共享”原则,着力构建“三网一园一移动平台”网上技术市场交易平台(“三网”即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柯桥区分市场网站、网上轻纺城、全球纺织网,“一园”即柯桥区科技大市场综合服务园,“一移动平台”即“柯桥区移动科技大市场”微博、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网上技术交流、咨询、合作、买卖,形成了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结合、技术要素与其他创新要素结合、网上服务与网下服务结合的商业服务模式和公司化运行格局,进一步加快了成果转化。目前,网上技术市场加盟会员单位400多家,网上发布技术难题与科技成果累计168项,网上签约项目162项,实施网上技术市场交易额2500多万元。
(四)注重主体培育,创新能力和驱动力不断提升
1.加强企业梯队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鼓励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实施高新技术项目、创建科技型企业为抓手,积极引导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科技型企业梯队不断壮大。截至2014年底,全区已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6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0家、省农业科技企业32家、市高新技术企业219家、省创新型示范企业(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11家、市创新型企业64家。2015年新认定国家高企20家、重新认定国家高企7家,新申报科技型企业60家,申报数量创历年新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依托两大开发区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园产业孵化作用,以科技型企业队伍为核心,初步形成了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制药为主,电子信息、新能源、环保产业等同步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014年全区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75.93亿元,同比增长4.4%,占规上工业产值的7.9%;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65亿元,同比增长19.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0.0%。超亿元高新技术企业28家,超1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8家。
2.开展科技专项行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为抓手,着力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一是研发机构量质并举。加快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五年计划。目前,全区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企业研究院7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试点企业)3家、院士工作站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4家、省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14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6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9家,研发机构体系日益完善。二是专利事业不断发展。强化专利政策激励导向作用,加强专利保护与执法,完善专利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全区已创建各级专利示范企业108家;专利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累计申请专利21322件,授权专利960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00件;年平均新产品试制计划100项以上。2014年规上新产品产值950.44亿元,同比增长16.4%,占规上工业产值的27.2%。三是科技攻关扎实开展。以实施创新项目攻关工程为抓手,扎实开展共性技术难题攻关。近三年来,全区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14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3项;市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6项;每年申报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00项以上,争取省级以上科研经费2000万元以上;开展区域重大共性技术难题攻关12项。
3.优化科技资源整合,释放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力。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模式,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逐步实现由单纯技术转让咨询向创新战略研究、联合攻关和人才委培等多形式、深层次的合作方式转变。一是校企合作紧密化。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往来,重点推进与香港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台湾纺研所等的合作,政、产、学、研、用长效对接机制成效明显,高精尖科技资源与高端人才不断集聚。二是对接活动常态化。成功举办“国家科技领军人才服务柯桥印染产业发展对接会”、“柯桥区校企科技对接会暨百名专家进百企科技指导员对接会”等重大科技对接活动,每年举办对接活动20场次以上。三是成果交易市场化。积极推进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每年实施产学研和成果转化项目30项以上,年网上技术市场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初步形成了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相互结合、线上交易与线下转化相辅相成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五)注重全面发展,合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共进
1.推进“创意科技”。一是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纺织工业创意设计基地入园企业380多家,其中F5创意园(创意大厦)设计(研发)型机构163家,设计(研发)专业人员2000多人,园区企业总量、人才数量等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二是创意氛围不断浓厚。每年举办创意活动30场次以上,大型时尚活动品牌实现高端跨越,“2015柯桥时尚周暨深圳时装周走进中国轻纺城”活动圆满成功,国内外著名设计师与时尚大咖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深圳品牌服装企业与我区面料企业(商)互动热烈,新丝路、香港理工、中国时尚同盟等行业资源不断引进,传播信息点击率突破百万次,受众对象5600多人次,“三个柯桥”城市名片得到广泛宣传。三是创意经济发展良好。2014年园区企业经营总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设计研发等服务性营业额1.45亿元,带动相关企业形成销售130亿元,连续三年在全省12个特色工业设计基地考核中名列前茅。
2.推进“机器换人”。加快工业信息化建设,制订出台《柯桥区推进企业“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4-2016年)》。开展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申报、“机器换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评选等工作,36只项目列入市“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计划,累计完成投资18.74亿元。成功创建市“机器换人”双百示范工程企业(项目)17家,申报省“机器换人”示范企业4家。全区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9.78万元/人。
3.推进“电商换市”。坚持以发展“大纺织”电商集群为核心,以完善电商生态圈为重点,全面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编制出台了《柯桥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2014年,网上轻纺城实现交易额112.72亿元,同比增长89.8%,全区网络零售额约40亿元,新普及电子商务应用企业1285家,筹建电商园区3个,建立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点44个。
4.推进“科技惠民”。注重推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强农业科技项目管理,近三年来实施科技惠民项目18项,重点推进漓渚镇的棠棣、六峰和棠一村的省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省十二五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十县百万亩竹产业效益提升工工程”和“省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转化升级工程项目”。 2014年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3个和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
二、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目前我区规上工业中贡献最大的行业仍然是印染、化纤等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缓慢,2014年度,全区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7.9%,比上年度仅提高0.1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2.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2014年度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中我区位列全省90个县(市、区)的第15位,但受制于我区经济总量偏大,传统产业比重较高等影响,5个一级指标中,自主创新、“两化”融合两个指标得分相对偏少;二级指标中,R&D经费占销售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等指标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3.人才支撑有待加强。受城市层次、生活配套、产业需求、用人观念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区自主创新缺乏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研发人才——的支撑。据统计,我区现有各类人才10万余人,但高级职称人才仅占6%,特别是缺乏一批行业领军型和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高级研发人才。同时,企业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熟练技工也十分缺乏,人才支撑较为薄弱。
4.政策导向有待完善。近年来,我区虽然每年完善经济政策,逐年加大扶持力度,但政策仍不十分稳定,导向仍不十分明确,方式还须灵活多样,以便更好适应科技扶持见效期长、不确定性大等特点,从而更好促进我区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打算将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继续严格执行《科技进步法》,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工作方针,突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两大重点,积极探索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智力支撑作用和政府推动作用,大力提升区域整体创新水平,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为全面打造“三个柯桥”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1.明确重点,谋划未来发展。以科技“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为契机,根据国家、省、市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发展目标要求,结合我区科技创新发展实际和未来产业导向,着重在创新机制设计、创新体系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金融支持、创新人才引进、创新平台搭建等六个方面进行布局。按照“建设品位科技新城、打造产业时尚之都”的总体目标,着力推进“绍兴科技城”建设,通过研发创造、技术创新、人才创业、要素集聚等资源整合,努力将科技城建设成为一个集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时尚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城市形象特色鲜明、综合科技实力和竞争力较强的科技发展平台。
2.打造亮点,强化科技支撑。紧扣“三个柯桥”发展目标,坚持“服务业兴区”和“工业强区”,谋划打造“1+X”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以轻纺城“三次创业”为契机,打造“轻纺城+时尚创意”创新亮点,进一步推进传统纺织业转型升级。以创建“绍兴科技城”为目标,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亮点,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以“五水共治”、“五气合治”为推手,打造“科技惠民”创新亮点,推进科技惠民工程建设,加快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
3.抓住要点,提升创新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科技园二期投运为契机,积极开展招商引智,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孵化平台,通过3-5年努力,力争创建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家以上,引进国际知名、行业权威的平台型科技项目2只以上。同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二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大力实施柯桥区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培育专项行动,通过三年努力,以个性化政策扶持为推手,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科技型企业核心梯队,力争我区各类各级科技型企业拥有量达到全市领先水平。三是进一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原则,加快柯桥区锦聚科技人才创业创新投资基金等投入运行,着力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四是进一步促进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按照“深化合作一批、对接储备一批、利用实施一批”的思路,积极组织科技对接活动、深化大院名校合作、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运营,着力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五是进一步提升时尚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园区建设管理水平,打响“时尚周”活动品牌,集聚创意人才、机构,促进创意产品交易和价值实现,着力提升产业带动力。
主任、各位副主任,认真贯彻执行《科技进步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我区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根本所在。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聚神聚力、提标提速、永争一流、走在前列”为行动准则,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努力将我区科技创新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为建设“时尚柯桥、印象柯桥、幸福柯桥”作出更大贡献。
2015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