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香炉峰”
发布日期:[2014-08-15] 浏览

若 邻

    在中国,有诸多知名山峰被命名为“香炉峰”,如京城香山“香炉峰”、安徽黄山“香炉峰”等,其名各有渊源,景观也各具特色。在古城绍兴,也有一座“香炉峰”,它位于绍兴市稽山门外,是会稽山诸峰之一。
    香炉峰,又名宛委山、石匠山、玉笥山,亦称天柱山,与大禹陵所在的会稽山相连。相传山上有“金简玉字之书”,夏禹发之,得“知山河体势”,终于治平洪水。香炉峰海拔 354 米,因峰顶数十米见方,形似香炉,由此得名。每逢云雨天气,山顶云气氤氲,如烟升腾,若值晨曦、夕照或雨雾之际,更是景象万千。南宋状元王十朋赋云“香炉自烟”,故有“炉峰烟雨”之称,被列为“越中十二胜景”之一。
    从大禹陵南侧,经轿路、螺丝沿、口山路三处可达山巅。螺丝沿在炉峰北坡,陡峭危岸,从山脚启程,过南镇殿遗址,登1508级石阶,越过一号亭、二号亭、三号亭以及青翠亭,一路登攀,四周景色十分壮观。如王十朋所言,“郁郁苍苍、岩岩嵬嵬,磅礴蜿蜒”,大有“天柱可梯”之感。三号亭在香炉峰的西岗上,由此向东,坡度虽有减缓,而险情陡增,东侧有大老鼠塔,顶上有巨石。据古籍记载,峰下有罗汉潭,峰旁有千丈坑。但见峰顶巉岩突兀,形似鲫鱼背(俗称“瘦牛背”),最窄处不过三四米,而两旁则是悬崖峭壁,沿山脊有半月岩、一片石,云门石、飞来石等奇峰异石,移步山脊,如履天路,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仙境。回眸俯瞰,削壁千仞,伟岸屹立;丹崖苍松,云雾缭绕。抬眼远眺,南有稽山回峦,逶迤起伏;北有鉴水碧波,古城新貌;西有绿野平畴,乡村美景;东北麓,更有大禹陵庙、宛委山阳明洞天和若耶溪等古迹胜景。
    香炉峰不仅是山水佳境,也是进香圣地。炉峰禅寺是香炉峰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古名天柱精舍,素为观音道场,称越中名刹。据记载,炉峰之巅原有天柱山寺。南朝宋时,香火已盛,高僧法慧“持律甚严,隐禹穴天柱峰,诵法华经,足不履人间者三十年”。唐代,诗人东游越中,谒大禹陵庙、游若耶溪云门寺者,多登炉峰览胜。白居易登炉峰赞曰:“石凹仙药臼,峰峭佛香炉”。宋代称南天竺,与城中蕺山北天竺相呼应,供奉玉雕观音像,香火更旺。此后,南天竺时有兴废。山脊摩崖上相继题刻“云门”、“海上飞来”等,在近代摩崖题刻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前半部为越中书法名家徐生翁所书,后半部遭损经人补刻。民国期间,有佛殿、僧舍十数间,蔡元培题“慈云广被”匾额。1941年,日本侵略军重兵盘踞炉峰,祸害甚剧。日本投降后,观音殿修复。
新中国成立后,佛事相继。1989年起寺院重建,旅港同胞、海外侨胞和越中信徒纷纷捐资,襄助其成。1990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炉峰禅寺”四字。新加坡绍籍华人徐春荣携子赠款,重建观音宝殿,新建大雄宝殿、三圣佛殿等。历二十载劈崖开道,取石奠基,建殿树楼,立塔筑亭,寺院广袤空前。至2006年夏,寺域从北麓渐升峰顶,绵长四里,地广百亩,建筑面积达2万平米。新建六殿、七楼、六亭、一塔,耸峙炉峰上下。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二楼、方丈院,以厢廊回合。炉峰寺重光,梵宇壮丽,辉耀越中。
    每逢农历二、六、九月之十九,即观音圣诞、成道和出家之日,炉峰香火旺盛无比;其中,以二月为最,自月初至十九,香客比肩,游人接踵,连日不绝。寺庙重修以来,三个“十九”兼春节年夜,登香炉峰拜佛祈福者更是数以万计。
    如今,香炉峰已成为越地百姓礼佛、健身、休闲的一大胜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