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创意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3-04-26] 浏览

 

绍兴县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陈卫星

(2013423)

 

主任、各位副主任:

我县创意产业建设于2008年正式决策,自2009年实质性启动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全力打造“国际性纺织创意中心”为目标,以加快招商引智、优化管理服务为重点,全面建设中国轻纺城创意产业基地。特别是去年以来,按照“提升与发展并重”的工作思路,以“三大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全县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集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尤其是在建设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抓基础设施配套,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2008年开始,启动中国轻纺城创意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投入财政资金1.45亿元,主要实施了以创意大厦装修工程、服装服饰市场5楼装修工程、科创大厦建设工程为主的一大批基建项目,并于2009年正式完工,为基地建设提供了首批7万平方米的硬件设施保障。2011年,根据创意产业发展进一步需求,又投资3.57亿元,启动实施了8.5万平方米的绍兴县科技园建设,吸引民营资本10亿元启动了33万平方米的中国轻纺城创意园建设。目前,我县创意产业发展基本形成了F5创意园(创意大厦)、科技园(科创大厦)、中国轻纺城创意园三大园区统筹发展的建设框架,建设总规模达50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在建规模达30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面积达17万平方米。现科技园桩基工程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全面开工;中国轻纺城创意园10万平方米办公研发用房全面结顶,东区瑞雪大厦、西区宝龙大厦全部投入使用。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为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配套保障。

(二)抓招商引智,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在创意产业招商和高端人才引进方面,采取“以才引才、以商引商、展会招商、中介招商”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招商引智工作,招商范围触及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五个省份,同时面向韩国、意大利、英国等创意产业发达地区进行宣传推介。四年来,共接触接待意向项目500多个,会审落地项目累计达160多个。截止目前,F5创意园(创意大厦)、科技园(科创大厦)实际运营创意设计机构131家,其中,纺织工业设计企业56家,设计师工作室35家,印染技术研发、节能软件开发、纺织品牌策划等配套机构20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科技项目企业20家。集聚从业人员达1512人,其中纺织工业设计研发人才911人。2012基地企业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大关,服务面涵盖县内三分之二企业,带动周边企业形成75亿元的销售收入。中国轻纺城创意园累计会审通过项目54个。已基本形成了以纺织工业创意设计为主,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项目格局,产业集聚初见成效。

(三)抓制度建设,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为加快创意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国轻纺城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为加快推进科技园、创意园建设,还相应成立了绍兴县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和中国轻纺城创意园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基地建设的综合协调和指导监督工作。专门成立中国轻纺城创意产业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推进基地建设和各类服务保障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创意产业的实施意见》、《绍兴县科技园建设实施方案》、《中国轻纺城创意园建设实施方案》、《中国轻纺城创意基地项目会审办法》、《中国轻纺城创意园项目会审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规范了创意产业各项工作。特别是2010年出台了《中国轻纺城创意产业基地管理办法》、《中国轻纺城十佳创意机构评选办法》,实行基地项目日常考核监督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创意企业的自我发展与提升。同时,为规范奖励扶持资金使用,2009年起每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经济政策,制定细化创意产业政策实施细则,奖励人才引进、成果转化、信息发布、人才培训等项目,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四)抓公共服务建设,影响力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推动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我们以举办科技时尚创意周、中国(柯桥)纺织花样设计展览会、引进举行各类大赛为具体抓手,着力做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了四大平台建设工程,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一是建设设计成果静态展示平台。规划面积2000平方米,在基地内建设了两个常态化设计成果静态展示中心,即在F5创意园公共区域内建成一个以展示面料设计、花样设计、服装设计、家纺设计为主的纺织时尚展示中心;在科创大厦计划建设一个以展示新材料、新软件、新装备、新技术为主的科研成果展示中心。通过常态化展示,免费向公众传播设计研发成果有关信息,加强生产企业与设计企业对接。二是打造创意产品动态发布平台。完善配套1000平方米专业发布厅,对灯光、音响、舞台设备进行提档升级,鼓励基地纺织设计机构在发布中心举办以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流行趋势为主的新品发布秀和设计产品订货会,真正打造中国轻纺城纺织品流行趋势发布中心。三是建立设计人才培训服务平台。依托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浙江省创意纺织产业研究院、绍兴县纺织工业设计协会等公共服务机构,建立设计人才培训服务平台,每年举办设计师培训活动3-4期,举办纺织工业设计类讲座5-6场次,培育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并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等院校合作,努力完善产学研结合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四是搭建设计研发成果交易平台。为实现设计成果及时转化,更好的让设计企业与生产企业无缝对接,基地以“创意服务进市场”、“花样设计展览会”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搭建设计成果交易服务公共平台,形成了“一季一集市、一年一展览”常态化交易对接模式,帮助创意设计机构及时把成果推向市场,有效地提高了成果转化率和转化速度。

(五)抓典型案例,推广创新模式。为进一步扩大创意产业推动力,提高创意经济绩效,通过实施“项目质量提升工程”,培养挖掘了一批在纺织工业创意设计领域的特色企业,进行典型案例分析。通过宣传典型案例,引导其他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制造企业共同开拓“以设计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一是“设计+平台”,进一步培育浙江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浙江省创意纺织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打造以设计创新引领纺织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县域范围内创新的公共服务能力;二是“设计+研发”,帮助绍兴县瑞群纺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致力于纺织印染机械工业设计创新发展的开拓,重点推进纺织印染智能化装备的设计研发,提升共性、重点技术攻关能力;三是“设计+品牌”,推介绍兴百思服装设计工作室,重点打造从面料筛选、服装设计、新品发布、生产质量管控、品牌打造等一条龙设计服务,通过设计师品牌实现面料与终端产品的直接对接,推动家纺、服装等终端产业发展;四是“设计+服务”,扶持绍兴县彩色橼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原色数码有限公司,重点推进了面料从外观设计、分色制、小样匹样、印染色彩控制等印染技术一条龙服务模式;五是“设计+企业”,以浙江意梦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为试点,以设计研发技术入股、共同开发产品等形式为主,加强设计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提高产业化率;六是“设计+贸易”,鼓励绍兴县智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贸易促使面料新产品的自主研发,以设计研发能力提升促进贸易发展,形成两者互动发展,推进工贸一体化经营模式。

纺织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强化了我县企业的创新主体意识,有力地推动了纺织产品设计创新和工艺技术创新,加快促进了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同时有效地推动了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基地先后被认定为“中国最佳创意园区奖”、“浙江省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中国工业园区联盟成员单位”、 “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绍兴市文化建设示范点”。近年来,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王岐山,原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等国家、省市领导先后视察基地,对我县创意产业建设经验和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存在问题

由于我县创意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中存在的诸如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支撑不强、高端人才缺乏、体制机制不全、配套服务不够等问题亟待加强探索和努力。 

(一)服装产业支撑不足,企业主体创新意识不强。“恨布不成衣”依然我县服装产业规模较小发展不快,以外贸加工、贴牌生产为主,加上面料生产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大量企业以模仿、跑量、低利润为主要经营理念,导致短期内对纺织创意设计的需求量不足。

(二)人力资源支撑不强,复合型人才紧缺难招。企业普遍反映难以招到理想的设计人才,而既懂设计又善于经营、且能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到品牌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短缺,而这种复合型人才正是企业所需的核心人才。

(三)高端大项目引进难,创意企业缺少领头羊。由于我县设计需求还未真正激发,因此创意设计产业自我发展、自我造血功能还未完善,产业发展仍然依靠政府引导和政策刺激为主,高端的创意人才引进难,留住也难,尤其是高端服装设计人才更难,缺少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创意企业与领头羊,外地知名设计师也不愿落户。

(四)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管理职能需进一步集中。创意产业服务中心除招商引智外,还担负着F5创意园(创意大厦)、科技园(科创大厦)的日常运营管理。由于中心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并且县政府每年安排的创意产业扶持资金以政策奖励为主,资金使用的灵活性不够大,给招商及物业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国际性纺织创意中心”目标不动摇,依托我县纺织制造业集群优势和中国轻纺城市场区位优势,加快“三大园区”(F5创意园、科技园和中国轻纺城创意园区)建设,加速推进工业设计,实现创意产品终端化、创意人才高端化,全力打造与国际纺织之都相匹配的纺织创意中心。

(一)加快制订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突出重点,优化创意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创意产业政策方向,以纺织设计产业为主,结合我县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跨行业、跨产业地发展创意产业,结合中国轻纺城创意园和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编制具有前瞻性和特色化的《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切实为三大园区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提供有计划、有措施、有亮点具备较强操作性的规划保障。

(二)加快“三大园区”建设科技园建设确保年底完成投资1.3亿元,人才公寓、实验楼等6栋孵化楼全面结顶,研发大楼建至地上12层;中国轻纺城创意园实现投入4亿元,10万平方米办公研发用房全面投入使用,完成人才公寓与8幢小高层研发孵化中心的地下部分,地上建至1-2层。同时,确保创意产业发展配套需求,做到边建设边招商,力争全年引进企业120家以上,营业收入突破6亿元。

(三)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构建“一中心四平台”的创新服务体系,以1+5+3产业格局为导向,建设一个以纺织工业设计为核心兼顾其他工业产品研发的工业设计知识中心,配套建设设计成果静态展示、设计产品信息发布、设计人才培训服务、设计研发成果交流等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县工业企业和设计研发机构创新提供高端智力保障。进一步完善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浙江省创意纺织产业研究院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信息咨询、趋势研究、国际交流等服务保障。充分发挥以中国工程院、东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为重点的绍兴县大校名院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研究院,引进科研成果项目,开展技术难题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四)强化创意企业引育加强招研引智,着力引进一批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端研发机构与设计师,加快中欧纺织创意中心项目建设,力争促成意大利凯莱凯利时尚创意学院与之江学院合作项目落户柯桥;培育一批本土创意企业,大力引导县内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与研究院,引导企业向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和服装、家纺等产业链终端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创意产业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充分发挥浙江省纺织面料设计师协会、绍兴市服装设计师协会、绍兴县工业设计协会和绍兴县家纺设计师协会的作用,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智力对接和人才定向培养

(五)完善创意人才结构。与省工业设计协会合作,以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浙江省创意纺织产业研究院、之江学院为依托,举办纺织创意行业高端人才培训,培育一批专业精、理念新、管理强、志向大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充分利用中介、渠道等招商手段,把设计人才引进与品牌建设的实际项目结合起来,把设计人才与本地资本对接起来,着力引进一批海内外高端创意人才。

(六)营造浓厚创意氛围打响“赛事品牌”,策划办好“2013绍兴县科技时尚创意周暨第四届中国(柯桥)纺织花样设计展览会”活动,高质量完成第四届绍兴县纺织面料与花样原创设计大赛、第五届“越隆杯”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打造“时尚柯桥”,组织举办流行趋势发布、设计师与企业对接、创意沙龙、高峰论坛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基地影响力。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积极引进和培育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及相关中介机构为创意企业提供各项服务;进一步加强基地内部管理,以创意项目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完善创意产业激励政策,建立健全淘汰机制,为入驻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