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质量强县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2-04-13] 浏览

绍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李卫龙

2012410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

现在,我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我县质量强县建设情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2009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质量强省”战略,20108月,绍兴市政府又确定我县为“质量强市”建设试点县以来,绍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既把这项工作作为力促转型升级的经济工作来抓,也把这项工作作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民生工程来抓。发改、环保、建管、质监四大牵头部门积极探索、扎实推进,目前已全面构建起了县、镇、行业、企业“四位一体”的创建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主推、企业主体、社会主动”的工作运行机制。2011年在市政府的三次检查、考评和省政府、强省办的二次督查中,我县“质量强县”工作得到了省、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在今年28日召开的全省质监工作会议上专门作了经验介绍,214日召开的全市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县被评为质量强市工作考核“优胜单位”和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考核“优胜单位”。

(一)抓认识,确立战略地位深入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一是质量强县工作写入“三报告一规划”。质量强县实施意见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发布,“质量强县建设”写入县委工作报告、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党代会工作报告,列入“十二五”规划,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五年县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是质量强县政策支撑体系全面建立县委县政府2011年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对提升四大质量、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加以激励,总激励资金超过6.6亿元,并先后出台了28个涉及新兴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境质量、加强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文件

(二)抓试点,健全组织架构全面推进质量强县建设 20106县政府成立了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确定2个镇(街)作为质量强县的试点镇(街),明确了6大行业作为试点行业,16家企业作为县级试点企业,76家企业作为镇级试点企业。2011620个镇(街)、开发区和各试点企业全部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县、镇(街)和企业三级质量强县的工作架构。“质量强县、质量强业、质量强镇、质量强企”的“四强”试点全面展开。

(三)抓创新,健全各级质量奖梯度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一是对当年度新获得国家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的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10万元。二是改变以往只评不奖的做法,对获县政府质量奖的企业奖励10万元。三是将政府质量奖延伸到镇(街)、开发区一级,明确今后县政府质量奖必须从镇级质量奖企业中产生。20116月柯岩街道率先设立了街道质量奖,规定每年评选3家企业并分别给予5万元的奖励。全县20个镇(街)、开发区均设立了质量奖,实现了镇级质量奖全覆盖。今年,各镇(街)、开发区已启动镇级质量奖的评选工作。四是对企业质量奖,鼓励推广实施。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定每年的12月为企业的“质量月”,还专门设立了“总经理质量奖”奖励企业在创优质保品牌中有突出贡献的人或班组,目前,该企业的做法在试点企业中被全面推广。

(四)抓落实,列入目标责任制扎实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一是纳入政府考核体系,2011年县委县政府将质量强县工作纳入政府对镇(街)、开发区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实行量化考核。二是人大政协带队考核,201112月中旬,由县人大、政协领导带队,四大牵头部门分管领导负责分四个考评组,对各镇(街)、开发区“质量强镇”、“质量强企”工作进行全面性的督查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各镇(街)、开发区岗位目标责任制直接挂钩。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夯实了工作基础。政府主导有力。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质量强县”创建作为全县重点工作和民生工程来抓。特别是把具体创建工作列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还在全县经济政策中大手笔增加了试点工作的扶持力度,为更好推进下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部门主推有效。以质监、建管、发改、环保四大质量牵头部门为主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质监部门坚持“质量、标准、品牌”三轮驱动,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建管部门强化工程各方主体质量责任,树立质量树品牌,品牌拓市场的发展理念;发改部门大力实施“服务业兴县”战略,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环保部门重点抓好印染化工行业整治,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企业主体有为。围绕“千争创万导入”行动,我县积极开展“五个一百”活动。13家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40家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150家企业导入5S6σ管理、精益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等各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规模以上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取证率新增6.44.1个百分点以上,各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实施率达到30%以上。积极开展星级质量管理评定工作,有8家企业被评为五星质量管理企业,15家企业被评为四星质量管理企业,46家企业被评为三星质量管理企业。去年柯岩、平水被评为质量强镇(街)先进单位,建筑行业被评为质量强县先进行业,索密克汽配、百丽恒印染等8家企业被评为质量强县先进单位。

(二)四大质量取得新进步产品质量建设方面,全县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97.05%,比去年高出1.05个百分点,新增浙江名牌13只,新增数全市第一,超过全市的三分之一;新增绍兴名牌46只;一家企业获市长质量奖,5家企业获县政府质量奖。工程质量建设方面2011年全行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32亿元,首次跨过千亿大关,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创建省级以上优质工程87项,其中各类国家级优质工程奖25项,尤其是一举收获了鲁班奖和詹天佑大奖各4项,我县被省政府授予首批“建筑强县”称号。环境质量建设方面,在产业结构调整、减排工作推进、水和气环境质量整治、环境隐患化解上成绩明显,通过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清水工程”、蓝天行动,全年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同比削减32.%2.6%,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83.0%,县域空气环境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330天,优良率为90.4%使老百姓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城乡环境卫生的大提升。服务质量建设方面,专业成立现代服务业管理办公室,召开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大力实施“服务业兴县”战略,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充分运用各种载体,提高全社会的质量认知程度,增强全民质量法制观念,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

(四)得到了上级的肯定。柯岩街道的试点经验得到了质量强省领导小组副组长、省质监局瞿素芬局长的批示肯定。去年陈月亮副市长和省政府检查对我县质量强县建设高度评价,2011630日,全市质量强市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丁生产副县长介绍了我县的试点做法和经验,总结推广了我县质量强县建设的“十大模式”。我县产品质量方面“站所+网格”食品监管试点工作得到王建满副省长的批示并要求在全省质监系统推广,环境质量方面印染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得到陈加元副省长的高度评价并批示肯定。我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兴县战略也得到陈敏尔副省长的批示和肯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政府的推动力尚需加强。质量强镇(街)进展还不够平衡,去年因为换届选举、人员更替等,有些镇(街、开发区)无暇顾及这项工作,个别镇街工作进展缓慢。

(二)企业自觉性尚需加强。质量强企试点进度有快有慢,大部分试点企业有班子、有方案、有措施、有行动,真正把质量强企作为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大事要事来抓,但也有个别企业的工作不是很理想。有的企业特别是有些小企业,对提升质量的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眼光,对于质量的基础作用,对于质量人才的需求等各个方面都落实不到位。

(三)产品的竞争力尚需加强。产业结构以轻纺为主,我县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附加值也比较低,品牌的影响力也不够大,虽然我县的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数量在全省的前列,但是真正叫得响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力却极少。

(四)社会影响力尚需加强。全社会的认同和参与是全民的质量建设,但我们目前宣传质量强县建设,宣传质量建设的先进典型的舆论氛围也不够强大。对质量问题的社会监督,对质量的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因此,我县2012年的质量强县工作要继续围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主线,突出协调推进,更加重视氛围营造,更加注重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着力夯实质量基础这个关键,努力推进我县质量总体水平。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健全政府主推机制。继续加大对质量工作的政策激励,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引导镇、街对质量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加大扶持力度。二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进一步推进联席会议和部门联动机制,四大牵头部门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工作,建立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阶段性工作指标体系,逐级分解落实。三是健全工作考核机制。坚持政府综合考核与部门条线考核相结合,完善逐级考核的目标责任体系,细化实施质量强县目标考核评价,重点落实镇(街、开发区)的质量安全责任。四是健全质量评价机制。推进企业质量星级管理等级评价,探索建立以质量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分类评价和管理制度,引导企业走质量强企的发展道路。五是健全质量奖励机制。发挥政府质量奖的引导作用,严格执行政府质量奖逐级报评制度,进一步加大品牌、标准化、质量赶超等奖励力度。

(二)构建工作新载体。一是全力争创“质量强县、强业示范区”。总结质量强县、强业、强企的试点经验,积极参与省级“质量强县示范区”和“质量强业示范区”创建。二是积极开展行业质量创优活动。四大实体质量都要确立一批行业,加快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把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质量安全、提升管理水平作为首要任务。三是深化开展“千争创万导入”活动。在中小企中业深入实施百家企业质量培训、百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百家企业建立总经理质量奖、百家企业争创质量管理先进、百家企业健全诚信制度“五百工程”,努力将中小企业纳入政府质量奖的推荐范围。

(三)全面推进四项工程。一是推进质量惠民工程。加大“安全出行、安全穿着、安全居室、安全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进社区和特种设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三进” 活动,着力巩固“十小”整规成果,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深入开展精品住宅工程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保障性住房和大型公共建筑质量安全。深入开展清水工程、清洁空气、清洁土壤“三大清洁行动”,继续做好水资源监测和水库水源保护建设试点工作。加大对服务标准化的创建力度,积极培育发展服务品牌,提高服务水平。

二是推进质量安全工程。着力构建自生性的产品质量安全预防网和输入性的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拦截网,积极稳妥地开展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工作,深化食品安全监管“站所+网格化”模式,深化特种设备业余专家组协助监察工作模式,切实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监测,落实“闭环”管理,推动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食品、特种设备安全突发事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食品、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着力构建工程质量监管联动制度,健全工程招投标与创优夺杯及综合业绩考评挂钩的评价机制。加快重点服务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健全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防范、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和恢复评估机制,深化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检查、沿江沿河化工企业污染隐患排查,科学应对和妥善处置环境安全突发事件。

三是推进质量诚信工程。继续推进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制定失信惩戒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双强一诚信”活动,引导企业将以质取胜的理念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建立质量违法违规“黑名单”制度,深化推进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许可和食品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制度,推进出口农产品基地备案管理。建立完善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完善建筑业失信惩戒制度。严格落实品牌企业质量诚信制度,完善退出机制,将质量诚信纳入联盟标准制修订内容。建立行业协会自律机制,推动100家以上企业建立全过程质量诚信制度。

四是推进质量强企工程。按照“12345”质量强企的要求,不断探索质量强企新模式,开展万余人次质量培训,提高企业质量创新和管理水平。倡导建立一个“诚实守信、安全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质量文化核心价值观,以质量和管理为两个重点内容,以知识产权、品牌、标准化三大战略为引领,鼓励企业导入适用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实现品牌、标准、技术创新三大提升,落实产品质量、质量安全、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四大责任,积极开展五星企业质量星级等级评价。

主任、各位副主任,建设“质量强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新的契机,咬定目标不松劲,勇于创新求突破,进一步持续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为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