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琴 王荣富
新未庄,是我县一个从村落演变到社区的样本,与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柯岩风景区隔路相望。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亭台水榭,无不体现江南水乡的特色,先后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习近平、贾庆林、薄熙来、俞正声等亲临社区。这样一个不平凡的社区,有着一个平凡的、朴实的当家人,他就是社区党委书记、县人大代表周兴夫。
几年来,周兴夫广泛联系选民,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团结带领社区“两委会”成员,扎扎实实工作,深受群众好评。连续几年,新未庄社区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省级文明社区、市级五星级社区等称号。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县人大代表。面对荣誉,他平静地说:“我是一名最基层的社区干部,同时,也是几千选民选出来的县人大代表,我应该为人民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职责所在。”
农村新社区的领头人
2001年,绍兴县委县政府着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柯岩风景区开发,对当时的柯岩、柯山、西泽、州九等村庄实施“景中村”改造。从此,新未庄应运而生,于2002年2月落成。总投资2.37亿元,总占地464亩,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建有仿清代明居471幢,共计919户,总人口3061人,人均居住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
拆迁刚开始,受传统习惯影响,不少村民不愿意拆迁,拆迁难度较大。周兴夫当时是人口最多的柯岩村党支部书记,遇到的问题也更多。作为书记,他坚持“群众的利益无小事”,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一次次上门向百姓做解释工作;另一方面自觉地在群众监督下运用权力。他不但第一个评估,第一个腾空,而且第一个签订拆迁合同。白天,走家穿户做调查,晚上,挨家挨户做思想动员。经过他和拆迁组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拆迁任务。
新未庄社区成立时,居民都是由原先的农民转变而来,要一下转变生活习惯,很难。有的老年居民因没了田地,对一时‘失业’不习惯,把家门口花坛内的树木拔掉种上蔬菜;有的在原居住地有养殖家禽习惯,入居新未庄后也随意放养鸡、鸭;更多的在家门口、绿化带上乱堆乱放农具及杂物,乱搭乱拉晒衣杆(线);垃圾随地倒、车辆随便停更是司空见惯,使一个“尤如水墨画的江南小村”不成样子。怎么办?宣传、教育、整治……周兴夫多次召开班子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座谈讨论,研究方案,开始全面整治。面对不理解的居民,他总是一次次的上门,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甚至于八次十次,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最终换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环境终于有所改观。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已有较大改变,爱护绿化、讲究卫生蔚然成风。
2003年县政府在柯岩、柯山等村开展农村“三有一化”改革试点,涉及到群众的许多切身利益,干部群众思想较为复杂。为此,周兴夫坚持做到规范、公开,先召开党员代表会统一思想,完善措施,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后,公开办事流程,做到依法办事、规范操作;坚持做到会上通报、上墙公示、书面告知等“三公开”,使“三有一化”试点取得成功,为全县全面开展农村“三有一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为民谋福利的贴心人
“发展是硬道理,做好是职责,做不好是失职。”周兴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早在1978年周兴夫就担任公社石料场场长,个人年收入超过10000元;1987年4月,组织上安排他担任柯岩村党支部书记,虽然年收入只达到2000多元,但是他乐意为民谋福利。针对村级经济相对薄弱的现状,他积极发展村级经济,先后在柯岩风景区门口配套建设19间营业房和一个停车场,精打细算当好柯岩村的“家”,村级经济稳步发展。当2003年底撤村建居时,集体资产量化1137万元,持股1748人,人均6500元。村民们激动地说:“周书记真是我们村的好书记,他为村民当好了家,是我们的好代表。”
担任新未庄社区党委书记后,他感到自己的担子更重了。他把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舍得投入资金,由柯岩和柯山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2600余万元,建造标准厂房27000余平方米,筑巢引凤,2007年集体经济收入达397万元,居民每股分红600元。
社区经济发展后,大力举办公益事业,改善居民福利,努力让居民更多地享受发展成果。目前的新未庄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凡16周岁以上的居民全部参加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每一位居民都参加绍兴县大病合作医疗保险,每一户居民都参加浙江省政策性住房保险。为丰富居民的生活,社区专门开辟场所,购买音响,聘请教师教居民打太极拳、拉空竹、跳舞等。为使老年人老有所乐,新未庄内建有老年活动中心。李才云老两口拥有独立的三层小屋,总面积140多平方米。参加完早锻炼后,老李赶到社区菜市场买菜,吃过早饭后,去老年活动室里转转。李才云显得很知足地说:“在活动室,大家可以看电视、搓麻将、读报纸,还可以免费喝茶,打乒乓球和康乐球等等,我现在这样的生活,跟城里的老人已差不多。”
尽职又尽力的代言人
“人大代表”不是一个美丽的光环,而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真实代表者。为人民讲真话、吐真言,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是周兴夫代表认真履职的具体表现。自从当选为人大代表以来,他不忘人民重托,时刻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注意收集各类社情民意,关注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思考的范围涉及全县和社区发展的多个领域。每年的县人代会上,他总是踊跃发言、力陈己见,从十二届到十三届人代会上共提交议案建议10多件,许多建议被采纳并得到解决。
2002年在县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和其他代表提交了关于城中村改造中要正确处理政府、失土农民和发展村级经济三者关系的建议,引起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三有一化”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被征地农民拍手称赞。
2003年县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针对大量生活污水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和河道水质的现状,他提出了关于要求尽快解决新未庄社区生活污水排放问题的建议;针对“城中村”改造实施过程中的前后政策不一致,老百姓意见较大的情况,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的实施办法的建议;针对新设立的农村社区管理难度较大,制度不健全等状况,提出了关于完善新建农村社区管理机制等建议。目前,新未庄社区及柯岩区域内其它新开发的住宅小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管网已铺设,近期可将生活污水入网处理。县政府有关部门对“城中村”改造政策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对新建社区的管理问题,有关部门也专门进行调研,落实了有关措施。
2004年县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针对河道水质受污情况,他又领衔提出了关于要求以统筹发展的理念开展清水河道建设的建议。得到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12月29日,全县召开“清水河道”建设动员大会,作出利用三年时间,全县开展“清水河道”建设的决定,随后又全面开展了“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通过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全县河道水质,许多地方重现了水乡风貌。
2005年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他根据全县绿色生态建设不断深入,而群众对保护绿色生态意识还不强的情况,提出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绿化管理工作的建议,县政府十分重视,发出了“培育城市森林、加快园林下乡、全面建设绿色生态绍兴”的号召,全县再掀绿色生态建设工作的新高潮。
他再次当选县十三届人大代表后,又连续在一次和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适当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金标准的建议,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2007年出台了关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向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的意见,对既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又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可向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被征农民的基本养老金。今年又出台政策,从3月1日起,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标准由每月220元提高到245元。同时在全县范围实施农村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和生活补助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
按照体现人民的意志,围绕全县的大局这一原则,周兴夫的视线始终追随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他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细心观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调查分析,在闭会期间也提了不少具有较高的质量建议。如在今年8月12日县委组织部组织举行的以“老有所养”工作为主题的民主听证会上,周兴夫对我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老年居民社会养老保障等工作,提了针对性较强的七个方面内容的意见建议。“能不能在镇街设立便民窗口,方便群众办理和咨询养老保险手续。”“你的意见很好,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研究,计划先在中心镇设立便民窗口……”听完周兴夫的提问,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孙尧富回答。
在周兴夫认真履职的背后,我们能感受到一名人大代表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